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riend.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riend. Show all posts

2011-07-04

深切怀念宁和妹妹 (by Lily Wang 王丽丽)

当一位朋友在MSN上告知我的好友宁和妹妹突然离世的噩耗时,我不知所措,甚至希望这不是真的。这两天,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她熟悉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清晰和美的声音,与宁和相识相知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难以忘怀。19775,我从北京到坦赞铁路专家组工作,到达工作组大院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宁和同住一室,朝夕相处整整两年。她比我早到专家组一个月左右, 我一住下就得到她热情的接待,使我有到家的感觉。她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气质平和而高贵,性格外柔内刚,热情大方,真诚友善,为人做事很有原则,有很强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工作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她热爱生活,喜欢运动,充满朝气。相处短短几天时间后,我们就已经做到无所不谈,很快,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情同姐妹。早上我们一起到海边早读,然后一起吃早餐,一起上班,在班车上,我们总是坐在一起,欣赏窗外的景观,下班后,我们经常一起打篮球这恰好是我们共同的爱好,那时候大院的女生很少,经常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喜欢打全场,跑得很开心,晚上我们一起学习,交流一天的工作,谈论周围发生的事情。当时专家组的工作比较紧张,生活比较单调,有这样一位好姐妹相伴,使我们在国外两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愉快。

回国后,我们经常见面。每次到铁道部办事,中午我都要抽空去她家里和她叙旧,畅谈现实和未来。正如一位老朋友所言,宁和注定不是一个甘于平庸、安于现状的人,她的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驱使她于1982年毅然辞去国内的好职位远赴美国求学,留学的生活很辛苦,很拮据,回国后她请我去她家,告诉我她计划长期出国工作,迎接更大的挑战。定居美国后,他给我写信,打电话,我知道她在美国的生活很不易,自己带着女儿生活,还要全职工作,但她总是那么乐观,那么自信,从不抱怨。大约1995年,我在纽约和她最后一次见面,记得当时我们都很激动,深谈了很多问题,一直到深夜她才依依不舍的和我告别,没想到这竟我们今生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我们只是通过电话交流。遗憾的是由于我们都变更了住址和电话,失去联系多年。几年前,我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定居。这两天我总在后悔,要是能早一点联系到她有多好,说不定她会来澳洲旅行呢,她是那么热爱生活,喜欢旅行,勇于探索,她一定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我真心希望上天能够帮助她,让她在天堂也能圆梦。

我深切地悼念我的好妹妹宁和。我们将永远怀念她。

愿她在天堂安息!

王丽丽

201175日于墨尔本

2011-07-01

深切悼念宁和女士 (by Hao Guo 郭浩)

进入盛夏的北京近日来阴雨连绵,甚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今天一早开始,雨又是断断续续的下个不停,搅得人心烦意乱。或许这样天气预示着某种不祥。果然,午饭刚过,突然家中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机报出的是一个陌生的国际长途号码,来自于我数十年前在援建坦赞铁路期间并肩工作的一位老友 – 至今我仍称他“小包”。我们中断联系大约已逾10年之久了。听着话筒里从美国传来的久违的熟悉声音,令我既兴奋又亲切。然而,老友继而告知我一个坏消息: 我们当初在坦赞铁路朝夕相处的援外战友-我们的好姐妹宁和女士于日前在美国英年病逝。

听到这一噩耗,我的心情从刚才老友重逢的喜悦中一下子坠入悲痛的深渊,犹如冰火两重天。窗外充满阴霾的天空,一如我心中乌云翻滚般的哀痛。往事如烟,别梦依稀,从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我与宁和女士的友情交往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最初在坦赞铁路相知共事的岁月历时大约5年。当时,我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且“文革”尚未结束,但是身处坦赞的异国他乡,我们的思想还是相对自由的。虽然工作是紧张的,甚至是繁重的,生活是单调的,甚至是枯燥的,但是因之我们拥有的友情,我们成天满面春风,业余活动丰富多彩,活得快乐、无忧、真实。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是充满纯真的时代。我们都是翻译,我年长宁和五岁,在工作中,我是她的组长,是她的领导,在生活中,我们亲如兄妹。

宁和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美好的、独特的、难以忘怀的,她拥有大家闺秀般的高贵气质,外柔内刚的秉性,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谦虚大度的处事原则…..她写的字永远是端正和娟秀的、一丝不苟的,她的衣着无论穿什么,总是十分得体和大方,干净和利落,她说话总是柔声细语、亲切悦耳,她的笑容总是那么内敛和高雅,她的一举一动总使人感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 正应了她的姓名所展现的宁和之美!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相继回到国内后,她任职于中国改革开放后新组建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不久即晋升为局级干部。在当时能有幸到这样的央企工作,是很不易的,而且前途无量。然而,宁和注定不是一个甘于平庸、安于现状的人,她的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驱使她于1982年即毅然辞职远赴美国求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求学深造、探索真理的先驱者之一。记得,当初我受任职的中土集团派遣常驻日本东京。1984年春夏之交,宁和从美国回国休假,我邀请她顺道在东京逗留数日。我们相伴游览了富士山、箱根温泉、日光等著名的风景名胜。

1987年,我又一次受命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常驻工作。宁和在我赴德国前也从美国转往德国继续求学和工作,离我的工作地约200公里。我们曾数次利用周末会面叙旧,畅谈人生的抱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事业的追求等。

随后不久,宁和又再次赴美国工作。我于1993年初去美国出差约两周,几乎每晚我们都互通电话,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兴致。

其后,我常驻阿联酋多年,直至2003年回到国内后,我与宁和在北京多次见面。记得最后一次是在2006年春天,她携带女儿和女儿的男友回国度假,我们一起吃饭叙谈。临别时,出乎我的预料,宁和情不自禁的给了我这位老大哥一个bear hug(拥抱)。想不到,这竟成了我们之间的永诀。

世事沧桑,斗转星移,走过高山,走过流水,走过我与宁和近40年的交往和友情的岁月。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恍若昨日,宁和留在我记忆中唯有美好和坚强,一如她的名字 – 宁静与和谐之美。

我深切的悼念我的好妹妹-宁和女士的英年早逝。我们将永远怀念她。

愿她在天堂安息!

                                                                                                郭 浩
             
 201171于北京

2011-06-21

A tribute to He Ning from Bob

I am deeply saddened by the loss of my dearest friend He Ning. My love and respect for her had steadily grown during the 6 plus months that I knew her. During that time I witnessed first hand her courageous battle against cancer. I admired how she handled herself throughout that ordeal never letting it get her down remaining positive for herself and those around her. She continued to work and even found the strength and energy to volunteer with several charities during this trying time.

She was strong, independent and selfless to the very end. I remember when the doctor told her that she only had a short time to live. She said,"I am glad it is only a short time so that the people around me  will not have to suffer too much."

From her sweet voice and wry smile to her kind heart, I will miss everything about her.